在“秋分”节气,大棚农事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变化、作物生长阶段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。
根据作物生长需求,灵活调整大棚内的温度。如番茄、黄瓜等喜温作物,进入开花结果期后,对温度要求较高,白天可控制在23℃-28℃,夜间15℃-18℃。白天高温时,可适当通风降温;夜间温度较低时,注意保温,确保棚内温度不低于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。秋分后昼夜温差增大,需注意控制大棚内的湿度,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害。阴雨天气时,尽量减少浇水等增加湿度的操作,可通过延长浇水间隔、控水配合划锄等方式调节湿度。确保棚膜透光率,选用具有保温、透光性好,有流滴和消雾功能的棚膜。在光照不足时,可考虑使用补光灯等人工光源补充光照。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墒情合理浇水。一般采取膜下滴灌或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。浇水时要避免大水漫灌,以免增加棚内湿度和引起病害。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,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。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合理施肥。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,促进营养生长;开花结果期需补充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,促进生殖生长和果实品质提升。施肥方式可采用随水冲施或叶面喷施等方式,确保养分均匀供应。
根据作物生长习性进行整枝打杈,如番茄、黄瓜等需搭架或吊蔓栽培的作物,要及时引蔓上架或吊蔓。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疏花疏果,去除过多、过密、畸形或发育不良的花果,以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。采用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。阴雨天气时,要注意预防病害发生;晴好天气时,可进行整枝打杈后的保护性杀菌剂喷施。及时清理田园内的残株、落叶和杂草等废弃物,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。清洁田园后要进行翻耕和旋耕等土壤耕作措施,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水平。“秋分”节气大棚农事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调控、水肥管理、作物管理和其他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。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,可以确保大棚作物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和品质。